约伯的故事&意义

《约伯记》是《圣经》旧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约伯的故事为核心,探讨了苦难、信仰、正义和神的旨意等诸多深刻的宗教和哲学问题。
故事内容

  • 约伯的遭遇:约伯是一个正直、敬畏上帝的人,他拥有巨大的财富和幸福的家庭。然而,上帝为了考验约伯的信仰,允许撒旦对约伯进行试探。撒旦先是夺走了约伯的财产,接着使他失去了子女,最后让约伯患上了可怕的疾病,使他全身长满毒疮。
  • 约伯的质疑:面对如此巨大的苦难,约伯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困惑之中。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遭受这样的不幸,因为自己并没有犯下什么严重的罪行。他开始质疑上帝的公正,认为自己遭受的苦难是不合理的。
  • 朋友的劝解:约伯的三个朋友前来探望他,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约伯的痛苦,反而以自己的观念来劝解他。他们认为约伯遭受苦难是因为他犯了罪,只要他认罪悔改,上帝就会宽恕他。然而,约伯坚决否认自己有罪,他坚信自己是无辜的。
  • 上帝的显现:在约伯与朋友的争论中,上帝终于显现出来。上帝并没有直接回答约伯的质疑,而是以一系列的反问来回应他,如“你在哪里”“你有我这样的智慧吗”等。上帝通过这种方式让约伯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有限,以及上帝的无限智慧和主权。
  • 约伯的认信:在上帝的显现之后,约伯终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傲慢。他承认自己对上帝的认识是肤浅的,他不该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上帝的作为。约伯最终以谦卑的态度接受了上帝的旨意,他的信仰得到了升华。
  • 结局:上帝对约伯的考验结束,他恢复了约伯的健康和财富,还赐给他更多的子女,使他的生活比以前更加幸福。
    意义
  • 对苦难的思考:《约伯记》提出了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为什么好人会遭受苦难?这个问题在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而《约伯记》通过约伯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苦难并非总是与罪恶直接相关。上帝允许苦难的存在,可能有他更高的目的和计划,人类无法完全理解。
  • 信仰的考验与坚持:约伯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人在极端困境中对信仰的坚持和挣扎。尽管他面临巨大的痛苦和困惑,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上帝的信仰。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信念,不要轻易被困境打败。
  • 对上帝的认识:上帝在《约伯记》中的形象是复杂而深刻的。他既有对约伯的考验,又有对约伯的关爱和拯救。通过上帝与约伯的对话,我们看到上帝的智慧、主权和公义。上帝的作为超越了人类的理解范围,他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人类应该以谦卑的态度去接受和顺服。
  • 对人性的洞察:约伯的三个朋友在故事中代表了一种狭隘的宗教观念,他们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约伯,却没有真正理解他的痛苦。这反映了人性中的一种弱点,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而约伯在痛苦中所表现出的坚韧、正直和对真理的追求,则展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约伯记》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经典作品,它不仅对信仰者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人类对苦难、正义和人性等问题的思考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魔法苹果

故事背景

在一个王国里,公主生了一场重病,国王非常着急。为了治愈公主,国王宣布:谁能治好公主的病,就把公主嫁给他。

故事发展

  • 三兄弟的宝物:三兄弟得知消息后,纷纷拿出自己的宝物去尝试治愈公主。老大和老二的宝物可能是一些珍贵的药材或神奇的器具,但公主的病情并未好转。
  • 老三的魔法苹果:老三的宝物是一个魔法苹果。他将苹果递给公主,公主吃下后,病情立刻好转,最终完全康复。

故事高潮

国王看到公主被治愈,非常高兴,但他面临一个难题:三兄弟都为公主的康复做出了贡献,到底该把公主嫁给谁呢?于是国王决定考验三兄弟,让他们各自展示自己的宝物。

故事结局

  • 国王的选择:老大和老二展示了他们的宝物,国王认为这些宝物虽然珍贵,但公主吃了后并没有完全康复。而老三的魔法苹果直接治愈了公主,国王认为老三的贡献最大。
  • 公主的选择:公主也表示,是老三的魔法苹果让她彻底康复,她愿意嫁给老三。
  • 寓意:最终,国王把公主嫁给了老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别人,是最可贵的行为

亚伯拉罕的信仰旅程:从偶像崇拜中走出的传奇

亚伯拉罕,这位被誉为“万民之父”的伟人,其信仰旅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名字,在多个版本中都被译为“亚巴辣罕”,象征着他是众多民族的共同祖先。而他的信仰,不仅是他个人的精神支柱,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宝贵遗产。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与伟大。

011. 亚伯拉罕的信仰旅程

亚伯拉罕,原名“亚伯兰”,诞生于公元前2166年的巴比伦南部迦勒底的吾珥,现今位于伊拉克巴格达附近。在那个时代,巴比伦盛行拜偶像之风,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同样也侍奉着其他神祇。在约公元前20世纪时,亚伯兰遵循着上帝的旨意,与父亲他拉一同踏上征程。他们带着妻子撒莱和本家侄子罗得,沿着幼发拉底河北上,最终在哈兰(现今叙利亚境内)安顿下来。

在这里,上帝再次向亚伯兰显现,赋予他新的使命,选择他作为希伯来民族的先祖,并应许他将诞生多国的子孙,其名字将因信仰与功绩而永垂不朽。在亚伯兰抵达哈兰后,上帝再次向他显现,并赋予他新的名字——亚伯拉罕。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提到,正是由于亚伯拉罕的坚定信仰,他的心灵得到了坚固,从而为后世的信徒树立了榜样。

在神的呼召下,亚伯拉罕奉命离开故土、族群和家族,凭着信心前往耶和华指示的地方。耶和华更向他许诺,将赐福给他,使他的名字成为大国的象征,并赐福那些祝福他的人,咒诅那些咒诅他的人,以彰显他对于地上万族的福祉。

亚伯拉罕的一生,可以被划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这些阶段清晰地展示了他如何在顺从耶和华的旨意上不断成长。

一、从迦勒底的吾珥启程至哈兰。亚伯拉罕在离开父家之际,却并未真正舍弃父亲的教诲与智慧。

二、从哈兰迁往迦南的示剑。在哈兰逝去父亲他拉后,亚伯拉罕并未独自前行,而是与本族侄子罗得携手同行。在示剑,耶和华向他显现,庄严地许诺将迦南地赐予他的子孙作为永业。为此,他在示剑为耶和华筑起了一座祭坛。

三、从示剑迁往伯特利。在示剑为耶和华筑起祭坛后,亚伯拉罕又于伯特利为耶和华建起了一座新的祭坛。

四、因迦南饥荒而迁埃及。迦南地遭遇饥荒,亚伯拉罕与罗得决定前往埃及寻求庇护。然而,此次迁徙并非出于对耶和华的顺服,而是在饥荒的逼迫下做出的无奈选择。

五、从埃及归来的伯特利之旅。在经历了迦南的饥荒与埃及的迁徙后,亚伯拉罕终于踏上了返回神之地的旅程。他重新在伯特利的神坛前敬拜上帝,并决心遵行上帝的旨意。然而,在这次旅程中,罗得与亚伯拉罕分道扬镳,各自走向了不同的未来。

在呼召亚伯拉罕离开迦勒底的吾珥之后,这是他首次完全顺服耶和华。他舍弃了故乡、亲人以及父辈的产业,踏上了全新的旅程。

六、从伯特利迁徙至希伯伦。在希伯伦,亚伯拉罕稳固地扎根下来,这座城市自此成为他的新家园。尽管他曾经数次离开希伯伦,前往周边地区,但他的心始终牵挂着这片土地,最终还是选择回归。

在希伯伦居住期间,亚伯拉罕经历了七件重大事件之一是他与撒拉的埃及使女夏甲生下了长子以实玛利。以撒最终被献为燔祭,这一仪式在祭坛上庄重举行。亚伯拉罕献上以撒,这一举动是对他坚定信心的最大考验。然而,他成功地通过了这一考验,没有丝毫退缩。

在撒拉离世后,她被安息在希伯伦,享年127岁。以实玛利共有十二个儿子,分别是:尼拜约、基达、亚德别、米比衫、米施玛、度玛、玛撒、哈大、提玛、伊突、拿非施和基底玛。这些儿子后来成为各自村庄和营寨的族长,共同构成了12个族群。

以撒,作为亚伯拉罕与撒拉所生的儿子,是上帝应许的产物;而以实玛利,则是使女夏甲所生,象征着血气。根据《加拉太书》第四章二十四节所述,这其中的象征意义深远。亚伯拉罕,这位以色列人的始祖,同时也是阿拉伯人和众多东方民族的始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人不断追寻信仰与传承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