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的故事&意义

《约伯记》是《圣经》旧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约伯的故事为核心,探讨了苦难、信仰、正义和神的旨意等诸多深刻的宗教和哲学问题。
故事内容

  • 约伯的遭遇:约伯是一个正直、敬畏上帝的人,他拥有巨大的财富和幸福的家庭。然而,上帝为了考验约伯的信仰,允许撒旦对约伯进行试探。撒旦先是夺走了约伯的财产,接着使他失去了子女,最后让约伯患上了可怕的疾病,使他全身长满毒疮。
  • 约伯的质疑:面对如此巨大的苦难,约伯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困惑之中。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遭受这样的不幸,因为自己并没有犯下什么严重的罪行。他开始质疑上帝的公正,认为自己遭受的苦难是不合理的。
  • 朋友的劝解:约伯的三个朋友前来探望他,但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约伯的痛苦,反而以自己的观念来劝解他。他们认为约伯遭受苦难是因为他犯了罪,只要他认罪悔改,上帝就会宽恕他。然而,约伯坚决否认自己有罪,他坚信自己是无辜的。
  • 上帝的显现:在约伯与朋友的争论中,上帝终于显现出来。上帝并没有直接回答约伯的质疑,而是以一系列的反问来回应他,如“你在哪里”“你有我这样的智慧吗”等。上帝通过这种方式让约伯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有限,以及上帝的无限智慧和主权。
  • 约伯的认信:在上帝的显现之后,约伯终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傲慢。他承认自己对上帝的认识是肤浅的,他不该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上帝的作为。约伯最终以谦卑的态度接受了上帝的旨意,他的信仰得到了升华。
  • 结局:上帝对约伯的考验结束,他恢复了约伯的健康和财富,还赐给他更多的子女,使他的生活比以前更加幸福。
    意义
  • 对苦难的思考:《约伯记》提出了一个古老而深刻的问题:为什么好人会遭受苦难?这个问题在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而《约伯记》通过约伯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苦难并非总是与罪恶直接相关。上帝允许苦难的存在,可能有他更高的目的和计划,人类无法完全理解。
  • 信仰的考验与坚持:约伯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人在极端困境中对信仰的坚持和挣扎。尽管他面临巨大的痛苦和困惑,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上帝的信仰。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信念,不要轻易被困境打败。
  • 对上帝的认识:上帝在《约伯记》中的形象是复杂而深刻的。他既有对约伯的考验,又有对约伯的关爱和拯救。通过上帝与约伯的对话,我们看到上帝的智慧、主权和公义。上帝的作为超越了人类的理解范围,他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人类应该以谦卑的态度去接受和顺服。
  • 对人性的洞察:约伯的三个朋友在故事中代表了一种狭隘的宗教观念,他们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约伯,却没有真正理解他的痛苦。这反映了人性中的一种弱点,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而约伯在痛苦中所表现出的坚韧、正直和对真理的追求,则展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约伯记》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经典作品,它不仅对信仰者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人类对苦难、正义和人性等问题的思考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魔法苹果

故事背景

在一个王国里,公主生了一场重病,国王非常着急。为了治愈公主,国王宣布:谁能治好公主的病,就把公主嫁给他。

故事发展

  • 三兄弟的宝物:三兄弟得知消息后,纷纷拿出自己的宝物去尝试治愈公主。老大和老二的宝物可能是一些珍贵的药材或神奇的器具,但公主的病情并未好转。
  • 老三的魔法苹果:老三的宝物是一个魔法苹果。他将苹果递给公主,公主吃下后,病情立刻好转,最终完全康复。

故事高潮

国王看到公主被治愈,非常高兴,但他面临一个难题:三兄弟都为公主的康复做出了贡献,到底该把公主嫁给谁呢?于是国王决定考验三兄弟,让他们各自展示自己的宝物。

故事结局

  • 国王的选择:老大和老二展示了他们的宝物,国王认为这些宝物虽然珍贵,但公主吃了后并没有完全康复。而老三的魔法苹果直接治愈了公主,国王认为老三的贡献最大。
  • 公主的选择:公主也表示,是老三的魔法苹果让她彻底康复,她愿意嫁给老三。
  • 寓意:最终,国王把公主嫁给了老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别人,是最可贵的行为

亚伯拉罕的信仰旅程:从偶像崇拜中走出的传奇

亚伯拉罕,这位被誉为“万民之父”的伟人,其信仰旅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名字,在多个版本中都被译为“亚巴辣罕”,象征着他是众多民族的共同祖先。而他的信仰,不仅是他个人的精神支柱,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宝贵遗产。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与伟大。

011. 亚伯拉罕的信仰旅程

亚伯拉罕,原名“亚伯兰”,诞生于公元前2166年的巴比伦南部迦勒底的吾珥,现今位于伊拉克巴格达附近。在那个时代,巴比伦盛行拜偶像之风,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同样也侍奉着其他神祇。在约公元前20世纪时,亚伯兰遵循着上帝的旨意,与父亲他拉一同踏上征程。他们带着妻子撒莱和本家侄子罗得,沿着幼发拉底河北上,最终在哈兰(现今叙利亚境内)安顿下来。

在这里,上帝再次向亚伯兰显现,赋予他新的使命,选择他作为希伯来民族的先祖,并应许他将诞生多国的子孙,其名字将因信仰与功绩而永垂不朽。在亚伯兰抵达哈兰后,上帝再次向他显现,并赋予他新的名字——亚伯拉罕。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提到,正是由于亚伯拉罕的坚定信仰,他的心灵得到了坚固,从而为后世的信徒树立了榜样。

在神的呼召下,亚伯拉罕奉命离开故土、族群和家族,凭着信心前往耶和华指示的地方。耶和华更向他许诺,将赐福给他,使他的名字成为大国的象征,并赐福那些祝福他的人,咒诅那些咒诅他的人,以彰显他对于地上万族的福祉。

亚伯拉罕的一生,可以被划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这些阶段清晰地展示了他如何在顺从耶和华的旨意上不断成长。

一、从迦勒底的吾珥启程至哈兰。亚伯拉罕在离开父家之际,却并未真正舍弃父亲的教诲与智慧。

二、从哈兰迁往迦南的示剑。在哈兰逝去父亲他拉后,亚伯拉罕并未独自前行,而是与本族侄子罗得携手同行。在示剑,耶和华向他显现,庄严地许诺将迦南地赐予他的子孙作为永业。为此,他在示剑为耶和华筑起了一座祭坛。

三、从示剑迁往伯特利。在示剑为耶和华筑起祭坛后,亚伯拉罕又于伯特利为耶和华建起了一座新的祭坛。

四、因迦南饥荒而迁埃及。迦南地遭遇饥荒,亚伯拉罕与罗得决定前往埃及寻求庇护。然而,此次迁徙并非出于对耶和华的顺服,而是在饥荒的逼迫下做出的无奈选择。

五、从埃及归来的伯特利之旅。在经历了迦南的饥荒与埃及的迁徙后,亚伯拉罕终于踏上了返回神之地的旅程。他重新在伯特利的神坛前敬拜上帝,并决心遵行上帝的旨意。然而,在这次旅程中,罗得与亚伯拉罕分道扬镳,各自走向了不同的未来。

在呼召亚伯拉罕离开迦勒底的吾珥之后,这是他首次完全顺服耶和华。他舍弃了故乡、亲人以及父辈的产业,踏上了全新的旅程。

六、从伯特利迁徙至希伯伦。在希伯伦,亚伯拉罕稳固地扎根下来,这座城市自此成为他的新家园。尽管他曾经数次离开希伯伦,前往周边地区,但他的心始终牵挂着这片土地,最终还是选择回归。

在希伯伦居住期间,亚伯拉罕经历了七件重大事件之一是他与撒拉的埃及使女夏甲生下了长子以实玛利。以撒最终被献为燔祭,这一仪式在祭坛上庄重举行。亚伯拉罕献上以撒,这一举动是对他坚定信心的最大考验。然而,他成功地通过了这一考验,没有丝毫退缩。

在撒拉离世后,她被安息在希伯伦,享年127岁。以实玛利共有十二个儿子,分别是:尼拜约、基达、亚德别、米比衫、米施玛、度玛、玛撒、哈大、提玛、伊突、拿非施和基底玛。这些儿子后来成为各自村庄和营寨的族长,共同构成了12个族群。

以撒,作为亚伯拉罕与撒拉所生的儿子,是上帝应许的产物;而以实玛利,则是使女夏甲所生,象征着血气。根据《加拉太书》第四章二十四节所述,这其中的象征意义深远。亚伯拉罕,这位以色列人的始祖,同时也是阿拉伯人和众多东方民族的始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人不断追寻信仰与传承的宝贵财富

談天說道 之 婚姻之中的「性與愛」(下)

婚姻‧愛情‧親密感‧性愛的謬想

「二人勝過一人,因為他們一起的勞碌有美好的酬報。如果一個跌倒,另一個可以把他的同伴扶起來。但一人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把他扶起來,他就悲慘了。還有,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有人能制伏孤身一人,如果有二人就擋得住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扯斷。」〈傳道書4﹕9-12〉這些經文道出了婚姻及親密感的重點。其實,婚姻這沒有血緣的關係,是需要不斷的構建理解、尊重、接受,放下自私去欣賞和自己一樣不完美的人,銳變得成熟謙遜,才能從中建立起互相愛慕,並需要你自己願意和渴求一生一世才可走下去。

作為一個婚姻治療師,我發現大部分男士或者女士,對婚姻、親密感、性愛都存在許多的困惑及迷思。他們總覺得愛情、結婚、性愛都是與生俱來,自然發展。但是,每對夫妻來自不同家庭背景,有著不同的價值觀,甚或不同心理及生理的節奏,在這些前題之下,男與女怎可以在沒有學習妥協的情況下去解決人生必然的問題呢?一般情況下,兩個如此不同的人必然會有紛爭,但是在羅曼蒂克主義之下,卻能排除和避免紛爭的可能性,甚至認為偶而的紛爭可讓雙方更深了解。不美滿的婚姻都是必然性,因為沒有一個完美成熟的人,故成熟及完美都是人生學習與鍛煉之終極。

成長的歷程,就是遇見大大小小與人共處的好與壞之後,更加明白自己或他人,邁向成熟的重要旅程。當中你會發現,在成長的痛苦中,你需要犧牲一些習慣、想法去愛自己在乎的人。當然,並非完全捨棄自己的需要,而是要和在乎的人妥協,以達至互相尊重和欽佩,因為現代愛情與親密感的基礎,是建基公平、體諒、尊重、戀慕的學習上,愛和親密,猶如學習跳華爾茲舞需與管弦樂隊表演緊密合作。其實,沒有愛的性行為等同兩隻動物的交配運動;沒有親密關係的性亦如在宣泄沒有愛的挫折感。若以現代的定義,浪漫是愛情的前奏,並以性作結束點,那之後的關係會怎樣?我們的想法是這樣的嗎?

現代人對婚姻、愛情、親密感、性愛都有謬想,許多人會將親密感看成性愛行為。性,雖是代表愛情與婚姻不可或缺的,但在愛情心理學之中,這兩個要素都是片面的,有承諾的婚姻,才是愛、親密和友誼的基石!許多夫妻被問及為甚麼結婚或如何保持長期關係時,「對彼此有感覺」是他們的回答。當被問及甚麼是愛時,他們的回答亦是﹕「感覺。」事實上,感情或感覺會隨人思緒而變幻莫測,有研究亦顯示,80%離婚的原因是感情冷卻而分開,並非一般人所想有婚外情、養小三。研究婚姻逾40年的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John Gottman)曾說,健康的婚姻建基於兩個重要的支柱,即信任和承諾。而這兩個支柱建立在愛情地圖上,即是分享喜愛和欽佩,轉向而非遠離,積極的觀點和管理衝突,並讓生活夢想成真,創造分享意義。

婚姻的「性與愛」不可分割

陳氏夫婦結婚25周年,一直十分恩愛,兩人育有一對子女,組織了一個典型幸福的小康之家。隨著孩子們長大並學成,現已「離巢」發展各自的事業!兩夫婦剛在所屬教會裡慶祝銀婚紀念,與弟兄姊妹一同數算主恩,贏取不少的祝福!

不過,這對模範夫妻和幸福家庭的背後原來仍有一本「難念的經」。原來,近日「空巢」情況加劇了他們一直隱藏和壓抑在心頭的婚姻困惑。夫婦二人彼此真心相愛是不可置疑,陳先生對太太非常細心、凡事遷就;而太太亦是典型賢妻良母,無微不至地照顧家人一切的需要,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兩人有愛無性已維持近20年。事源作太太的一直認為性不是愛,只是情慾,甚至有損靈性。她相繼生了兩個孩子後,為避免再生育,連行房也停止了,一停就結束了他們的性生活至今!陳生有性需要總被太太拒絕,現已到忍無可忍的地步。輔導亦是漫長之路,需由他們對性與愛核心的認識開始,目的是讓兩人擁抱「性愛」,這是神賜給每對夫婦一生享受的禮物!

事實上,「性愛」不等同「親密」,而婚姻中的「性愛」也不一定是美滿。「性愛」與「愛情」乃是唇齒相依,在美滿的婚姻中,這兩元素是息息相關,不可缺一;正確的性知識與真正的愛與情亦同樣重要。相信今日之婚姻關係缺乏真正的親密與性愛滿足,實在是與這兩大元素分割有著密切的關係。從基督信仰的角度來看,我們亦相信神是願意賜給人間滿有幸福的婚姻。

有關此性愛的課題,在生理與心理的層面,相信不少人至少有兩極之迷思與誤解。其一極乃有人把性愛高舉勝於一切,不斷用盡各樣的方法,千方百計追求極樂之仙境!問題是,當你認為已達到此夢想,下次重覆時你便無法得到同樣的滿足感,除非找到未曾試過更刺激的新玩意,這就是「回報不斷遞減的定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 ,因為當滿足任何慾念(包括性慾)成為唯一追求的東西,它是永無止境。

而另一極乃是將性愛與愛情(聖愛) 二元化,尤其是有宗教信仰(包括基督信仰) 的人士,往往把「身性」(Sex)與「罪性」(Sin)連在一起,故此這些夫婦忽略性愛的重要,而視房事為情慾或乏味的責任。聖經指出聖潔生活之重要與罪惡之束縛,亦在多處指出閨房之樂與幸福婚姻和家庭之道,如雅歌及新舊約多處經文。總而言之,婚姻之中的「性與愛」乃息息相關、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从圣经看正确的性与爱(上)

一、性到底是什么

在我们谈性是什么之前,有一个前提:必须相信且接受自己是上帝所造的,这是唯一的事实。

神是造物主,创造天地万物,有绝对的主权与能力统管万有;人是受造物,本当降服于创造他的主,才能承受神的恩典与赐福(创1:26-28)所有人所形成的信仰与宗教,都无法解答人从哪裡来、世界终将怎样结束、人最终的命运为何。唯独圣经清楚告诉你,造物主与被造物的权利与义务,慈爱的约与公义的审判,存在于永恆的时空内。因为唯有祂,昔在、今在、永在!真理亦是如此。

无法弄清楚这一点,无法看见自己被造的价值与尊贵性!便容易採取体贴私慾的方式,诠释想放纵的一切,因为人绝对有能力合理化自己的罪行。「因为情慾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慾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加5:17)。以下就是圣经告诉我们,性是什么:

1、肉身(Body)与性别(Gender)是上帝创造人的一部分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 1:26)。于是神就照自己的形象造男又造女(创 1:27),因此人受造之初已有性别的不同。而全人类,唯一由神直接创造的人只有亚当,神以尘土造身躯,并将生气吹在他鼻孔裡,所以成了有灵的活人(创 2:7)。因此,人是神最独一的创造,拥有「有形的肉体」(Body),也有「无形的灵体」(Soul)。

换言之,无论男女都具有神的样式和形像,受造就是要活得像神。亚当的血肉之躯的,不像神,因为圣经说「神是灵」(约 4:24),没有肉体存在。然而,伊甸园的亚当,身体起初是「有神生命缩影」的,所以不会死亡。直到人受蛇引诱,吃下善恶树的果实(创 3:6),罪带出死亡(创 2:17)。

被逐出伊甸园的人类,拥有自由意志,开始得面对身躯的死亡、鼻息的终止、肉体与灵性的挣扎。这提醒我们要像神,唯独经由灵性不断贴近祂,才能胜过很多肉体的感知与死亡的限制。

2、家庭,是上帝创造世界爱的最源头

然而,创世记最高潮,是神看亚当独居不好,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 2:18)。至此,分享神爱的源头─家庭,开始被建立,婚姻代表一生一世,爱从家开始。夫妻二人,在伊甸园时赤身露体,并不羞耻(创 2:24─25),也说明夫妻间塬该全然坦承沟通。

于是,神就赐福他们,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创 1:26─28),这段话塬文是命令语态,代表是神要人遵行!所以人被造之初已男女有别,在伊甸园时「性」已存在,发生在家庭裡、夫妻间,是一男与一女,所以能「生」与「养」。而两性被造本不同:神先造男,再由男人肋骨造出女人(创 2:21─22)因此,女人成了男人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创 2:23)。

所以做丈夫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了!(弗 5:28);性别、角色与责任不同(创 2:18),男人是头(林前 11:3),女人是助手(创 2:18),是要顶住头的脖子(夫妻的角色与职分在此先不谈,是另一个讲章了!)性的结果之一是「生」,代表传宗接代,孕育下一代。因此,性在上帝的创造中,不是色情、羞耻与污秽。

多数人都会同意,性爱是婚姻很重要的一部份,进入婚姻「身」心灵都要合一,才能称为真实相爱的夫妻,彼此要时刻坦诚沟通与相处。所以神不但造人与性别,也造了婚姻裡的性关係,神对所造的一切都看为「好」呢(创 1:31)!

3、性爱,是神为夫妻预备最亲密的高潮

(1)、性只能在婚姻裡存在
神命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这就是婚姻的基础与开始,包括成为一体的性爱。

性生活虽不是婚姻的唯一,却是夫妻关係裡应尽的本分。而婚姻是一生的约定。如果知道性爱欢愉的短暂,是必须付上一生婚约的承诺,在男女交往时,对性就会尊重与敬重!不至要胁对方要献身,满足自己生理需要,谎称这样才算真爱或证明被爱。

在这部分要特别儆醒!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被油嘴滑舌的淫僻之语诱惑而偏离当行的正道。

(2)、婚姻是盟约与完全委身
性的前提是婚约,婚约的前提则是爱。「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因为爱如死之坚强,嫉妒如阴间之残忍;所闪的光是火的闪光,是耶和华的烈焰。这爱,众水不能熄灭,洪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这爱,就全被藐视」(歌 8:6─7)。

神不轻看夫妻的爱情,不容被物质界(房产、事业、家业)及柴米油盐等财宝所取代。婚姻中爱要歷久弥新,因为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了。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太 19:6;可 10:6─9),这就是婚姻的《盟约关係》。不能任性、顺性、随性而为,是有约束力,要彼此全然委身、负责、福祸与共,是《一》体。

这也显明神与人立约最珍贵的地方,永不改变。神对人的爱如婚姻的盟约是忠贞而信实的,祂的慈爱存到永远,祂的信实直到万代(诗 100:5),如先知何西阿的痴情,被歌蔑戴绿帽后,还是付上赎价将她赎回(何 3:1─3)。这份跨越人性的綑绑与血缘的爱情,唯有神能给!因为神是爱,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一 4:19)。

我们也当靠神能让婚姻持续有爱的温度,不只凭感觉与喜恶而行,要忠贞到最后。

(3)、性爱在婚前确实不许
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与其慾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林前 7:9)。所以有慾火要灭火前,必须有嫁娶的关係。

性不是随意的,而是要委身在婚约裡。新郎与新娘在洞房花烛夜,是等待着「期待已久」的性爱。雅歌 4:12─5:1 有很美的描述:「我妹妹,我的新妇,是关门的园子、禁闭上锁的水井、封闭的泉源…」形容新娘在婚前的贞洁,不可对其他男人开放自己的身体,要等到属她的良人下入她园中,摘取百合花(雅 6:2)。

所以性爱的美好,包括婚前守身将自己献给另一半。

(4)、性爱仅限夫妻间享有
为了避免淫乱的事,每个男人都应当有自己的妻子,每个女人也应当有自己的丈夫(林前 7:2)。「你的泉源岂可涨溢在外?你的河水岂可流在街上?唯独归一人,不可与外人同用。要喜悦你幼年所娶的妻,愿她的胸怀使你时时知足,她的爱情使你常常恋慕」(箴 5:16─19)。

所以纵使神有灵的余力能造多人,不是只造亚当一人吗?为的是要劝勉男人谨守自己的心,不可以诡诈待幼年所娶的妻!(玛 2:15),婚姻就是要「忠贞相待」,况且神是婚姻的设立及见证者。妻子不只是配偶,也是「盟约」的妻 (玛 2:14),如同神人的约定,有权利也当尽义务。所以男人若离弃幼年的配偶,就是忘了神的盟约(箴 2:17),这乃是神造人的命令,所以有妻子的人不可另娶,露其他女人的下体(利 18:18)。

也就是婚姻之外的性,都不被允许。然而,男女交合、夫妻之道本是一宗奥秘(箴30:20)。性爱,不只是满足肉体需要,享受极致的快感,也是双方在感情和精神上建立亲密度、合一的途径之一。所以新约圣经将夫妻预表为教会与基督的关係(弗5:23─24)。天人合一的亲密,如同夫妻的结合,无法言喻,只能双方体会。

(5)、性爱是互相尊重满足
在以父权或男性为主体的社会,网路色情影片氾滥的此刻,很多色情影音都误导着,女人只是男人性的受器,物化女人成为取悦男人的性玩物,而失去彼此尊重与互相敬畏的前提。甚至性已经沦为寻欢做乐和犯罪的工具。然而,性唯有彼此满足,才会让性生活成为婚姻裡共同甜美的经验,否则将变成一方享受,一方忧虑想拒绝,就会形成关係的破口,被外人介入的机会。

丈夫对妻子应尽本分,妻子对丈夫也应当这样,因为妻子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主权,权利在丈夫,同样地,丈夫对自己的身体也没有主权,权利在妻子(林前 7:3─4)所以,性爱在婚姻裡,男女是全然平等的,要能互相满足、彼此服事。丈夫与妻子对自己的身体的主权,都是属于对方的,夫妻「双方」都该主动地取悦彼此,应当尽力在身体上满足对方,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6)、性是婚姻持续进行式
性,是被造时肉体已存在的一部分渴望。所以许多夫妻相处有时甚至将性当成奖励或处罚的方式,藉此让另一方受情慾的苦或乐,好平反感觉的失衡。

然而,肉体的亲密度,是夫妻亲密关係建立的其中一环,不宜成为制裁或奖励的手段。上帝所造的性是神圣的,性爱,从来不是一种工具!切勿物化自己或他人。当人慾火攻心时,很容易被勾引而对婚姻不忠,也是给撒但留地步。所以,夫妻不可彼此亏负,除非两相情愿,可以暂时分房,为要专心祷告,且圣经提醒,之后仍要同房。免得撒旦趁你们情自禁,引诱你们离开配偶去犯罪(林前 7:5)。

这也提醒我们,对配偶要有始有终,莫忘初衷地忠诚相待。性爱的忠实,就是持守忠贞的一部分。

(7)、美好性建构在爱之上
错误的性,使男人将之视为一展雄风、驯服对方的方法;使女人将之变为讨好、取悦与交换的工具。

这都是现代普遍错误的价值观!误导着男女认为只要有好的性技巧,就可以改善不美好的性与情感关係!所以性道具、助性的影音、药物、辅具,甚至毒品都顺性而起!逐渐氾滥…或是以物质当性爱的报偿,所以实质的妓女与牛郎远超过能被数算的存在着,让金钱綑绑在性慾望中,让性变调成一宗交易。

鼓励女人更追随外在的改变(何 2:13、赛 3:16─4:1),甚至不惜整形、隆乳、添加装扮、名牌…好「赚取」男人的目光与性交机会,获得最终要的物质享乐(何 2:5)!然而,人是有灵的被造物,有血、有泪、有情、有心,能感受也能判断。所以美好的性关係,绝对不是床上多少分鐘、赚取多少钱的问题,是一天相处的累积,是一生相守的感受。

不然,建立家庭时,只需要卧室,根本不需要厨房与客厅了,不是吗?所以,性生活的美满是因为双方彼此体谅与了解,愿意为对方设想,换言之,就是爱、委身和沟通。而爱、委身和沟通,有赖夫妻双方心思意念必须相通,这也是为什么信与不信难以同负一轭的理由(林后6:14)。如果双方标準不同,也难有共同的準绳,就容易有立场、有己见而互不相让了!

所以当夫妻能一起委身于基督,有神做中保,圣灵的带领与光照,夫妻心灵与身体,都能因着真理的引导,在神的爱与光中,能有更多自省与改变的能力,彼此关係也会更加亲密。所以,「若是你们以事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事奉的神呢,还是你们所住这地之亚摩利人的神?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书 24:15)

有上帝的婚姻裡,生活、生命会同步成长,带出更美好的性生活!因为与爱的源头连结,我们才能行出爱,遵行旨意去爱祂与爱人!一起敬畏、事奉我们的神。

二、爱又是什么?

前面谈到性是婚姻盟约的一环,而婚姻盟约是要委身并以爱为前提。爱是人普遍的需要,我们希望被爱,也希望去爱。

歌蔑离弃丈夫,为追求自己所爱而赴汤蹈火,甚至不惜伤害丈夫及孩子,这份爱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是典型人顺从慾望的爱;丈夫何西阿,却忠于婚约,非但接纳外遇生出的子女,成为单亲爸爸,还塬谅外遇的妻子歌蔑,付赎价再爱她,这正是神对人爱,是盟约与全然委身,跨越人性而表达神性的爱,不会改变。

所以要了解爱的真谛为何?必须从神给人的爱,与人与人之间爱的差异谈起。

1、人的爱─有限制,很短暂

(1)、有条件,设门槛
这世界有黑暗与光明;有我们喜欢的也有讨厌的。所以人会爱邻舍,却恨仇敌(太 5:43),很难去爱不可爱的(太 5:46)。这些喜恶是人正常的反应,也是人有限的地方。人的爱容易以自己的感受做标準,容易有对价关係、捨与得的算计,是有限制且有条件的爱。

(2)、为自己,会改变
虽然,人被造之初,也曾拥有神美好属性,有爱心、同情心、忠诚、 信实、良善、爱和平、有仁慈、能节制、且追求公义。可惜罪从亚当与夏娃点燃成为人性 的一部份后,人从神而得的属性也开始被扭曲。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 17:9)?人会忌妒、比较、争竞、说谎、纵情恣意…等,还会编织藉口,欺哄自己也欺哄神。

因此没有神的人,爱是自私的,为了体贴自己的肉体,会随慾望犯罪,忘了神的存在,如同歌蔑(何 2:5、2:8、2:13)与北国当时的祭司、王、首领与百姓一样(何 4:6─9、4:11─14、7:1─16)。盲目追逐扩大慾望,如同向阴间开了无限量的口(赛 5:14),非但没有满足,如同没有爱情的性,狂欢之后充满无限的空虚。
落在罪恶裡人会无法自拔,除非自觉有罪能悔改才有新路(何 5:15─6:3)。

2、神的爱─是盟约,要委身

(1)、无条件,人蒙恩
格里•英里希(Gary Inrig)在他的书「有质的友谊」(QualityFriendship)中,将神的爱与人的爱的差异说的分明:「只有在十字架上,我们才看得到这样的爱。任何爱的定义与加利利(十字架)的爱分开,都是不够的!」一语道破人间爱的脆弱!我们唯有靠主的爱才可以完全,并持守忠诚。

当人偏行己路,神却没有放弃我们。玛拉基书结束后沉默的 400 多年,塬来是神救恩序曲的预备与前奏。耶稣道成肉身、捨身上十架、流出宝血、牺牲生命、拯救世人,这份十架的爱,就是神爱的极致与最高潮。神在旧「约」与新「约」间,以无罪的独身爱子的生命串连,为要洗净我们世人一切的罪性与罪行,这就是最大的爱了。无辜的耶稣受难死亡了!却换我们復活的大能(弗 2:5─6),与天父(神)和好的唯一管道(约 14:6),并赐下宝贵圣灵内住在我们身体(约 14:16),成为随时的提醒与帮助,更新我们的生命,得着永生的盼望。在祂确实没有转动的影儿(雅 1:17)。

西乃之约清楚载明,顺服的蒙福,悖逆的遭祸罚。上帝为我们订了律法万条,我们却觉得无关紧要(何 8:12)!无知就是人会堕落及灭亡的关键,而无知指的就是不认识神,不楚真理、毫无自觉与警觉(何4:1─3)。只想靠一次领洗就等着上天堂,可能只是一场幻影。诚如保罗所言,我们现今只是比初信时离救恩更近了!


所以竭力追求认识神,是一生的摆上(何6:3)。

(2)、不改变,是真谛
圣经在希腊塬文中,用来描写爱,多处都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这就告诉我们,爱永远都不是被动僵化的,总是有力量会带出改变,所以才能有盼望、愿意忍耐等候……将圣经裡「爱的真谛」(林前 13:4─8)活出的关键是,能照着神所教导的活出来。就不会要求每件事,都要照我们自己的意思去做了。

不但不会在爱中附加条件,还会将所爱之人的益处,放在自己的之前,充满盼望且耐心等候。就像上帝对我们永不放弃的爱一般。神不愿一人沉沦,总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得救。所以神给机会,人要懂得时刻悔改与修正,就能知道并经歷这分爱(何 5:15─6:3)

耶利哥之战

耶利哥之战是《圣经·旧约》中《约书亚记》记载的一场著名战役,是古代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后进行的第一场重要战斗。

背景

以色列人在摩西去世后,由约书亚带领进入迦南地。耶利哥城是进入迦南的关键,其城墙坚固,城门紧闭,守军严阵以待。以色列人必须攻克这座城市,才能继续他们的征服之路.

战役经过

  1. 上帝的指示:耶和华指示约书亚,让以色列人每天绕城一次,连续六天,第七天绕城七次。在第七天,当祭司吹响羊角号时,以色列人要大声呼喊,城墙就会倒塌。
  2. 执行过程:以色列人按照上帝的指示行动。每天由祭司抬着约柜,7个祭司拿着羊角号在前面吹奏,士兵们跟随其后,绕城一圈。在前六天,以色列人保持沉默,只有羊角号的声音。到了第七天,他们绕城七次后,祭司吹响号角,以色列人齐声呐喊,城墙奇迹般地倒塌。
  3. 攻城结果:城墙倒塌后,以色列人冲进城中,将城中的人和牲畜全部杀死,只有妓女喇合及其家人因帮助以色列间谍而得以幸存。城中的金银铜铁器皿被献给耶和华为圣物

战役的意义

耶利哥之战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成功,更是对以色列人信心和顺从的考验。这场战役展示了上帝对以色列人的支持,以及他们对上帝命令的绝对服从。它也标志着以色列人正式进入迦南地,开启了他们在迦南的征服历程。

此外,耶利哥之战还具有象征意义,它被视为信心和神迹的典范,激励着后世信徒对上帝的信仰和顺从

米利暗的惩罚

在《圣经》中,米利暗(Miriam)是摩西和亚伦的姐姐,她是一位重要的女性领袖,曾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米利暗也因诋毁摩西而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以下是关于米利暗受到惩罚的具体情况和原因:

事件背景

  • 诋毁摩西:米利暗和亚伦一起诋毁摩西,原因是摩西娶了古实女子(可能指西坡拉)为妻。他们认为摩西的妻子不是以色列人,因此对摩西的选择表示不满。
  • 质疑摩西的权威:米利暗和亚伦不仅诋毁摩西的妻子,还质疑摩西的权威,认为他们自己也受上帝的启示,不比摩西差。这表明他们对摩西的领导地位产生了嫉妒和不满。

惩罚的具体情况

  • 上帝的愤怒:上帝得知米利暗和亚伦的诋毁行为后,非常愤怒。上帝召唤摩西、亚伦和米利暗到会幕前,明确表示摩西是上帝特别拣选的先知,他的地位高于其他先知。
  • 米利暗受到惩罚:上帝对米利暗的诋毁行为表示愤怒,使她患上了麻风病,皮肤变得像雪一样白。这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象征着她的罪行。
  • 隔离与恢复:米利暗被隔离在营外七天,直到她的麻风病痊愈。在这期间,以色列人不得前行,直到米利暗被洁净后才继续前行。

原因分析

  1. 对上帝旨意的不顺从:米利暗和亚伦的诋毁行为不仅是对摩西的不尊重,更是对上帝旨意的不顺从。上帝明确拣选了摩西作为以色列人的领袖,他们的质疑和诋毁是对上帝权威的挑战。
  2. 嫉妒与不满:米利暗和亚伦对摩西的地位和权威产生了嫉妒和不满。他们认为自己也受上帝的启示,不比摩西差,这种心态导致了他们的诋毁行为。
  3. 维护摩西的权威:上帝通过惩罚米利暗,维护了摩西的权威和地位。摩西作为上帝的先知和以色列人的领袖,他的权威不容置疑。上帝的惩罚也提醒以色列人要尊重上帝的拣选和安排。

后续影响

  • 米利暗的悔改:米利暗在被隔离期间,可能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终得到了洁净。
  • 对以色列人的警示:这一事件对以色列人起到了警示作用,提醒他们要尊重上帝的拣选和安排,不要因嫉妒和不满而诋毁他人。
  • 摩西的谦卑:摩西在整个事件中表现出了极大的谦卑和宽容。他没有对米利暗和亚伦进行报复,而是为米利暗的康复向上帝祈求。

总结

米利暗因诋毁摩西而受到上帝的惩罚,这一事件反映了对上帝旨意的不顺从、嫉妒和不满的严重后果。上帝通过这一事件维护了摩西的权威,同时也提醒以色列人要尊重上帝的拣选和安排。米利暗的悔改和摩西的谦卑也展示了人性中的美好品质。

西坡拉在摩西生命中的角色是什么

西坡拉在摩西的生命中扮演了多重重要角色,她不仅是摩西的妻子和母亲,还在关键时刻为摩西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以下是西坡拉在摩西生命中的一些重要角色和贡献:

1. 妻子与伴侣

西坡拉是摩西的妻子,两人结成伴侣后,共同生活了很长时间。她的存在为摩西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和家庭的温暖。在摩西被耶和华差遣回埃及的途中,西坡拉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尽管这段旅程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

2. 母亲

西坡拉为摩西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革舜和以利以谢。作为母亲,她承担了养育子女的责任,确保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必要的照顾和教育。她的母爱和关怀对摩西的家庭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关键时刻的拯救者

在摩西被耶和华差遣回埃及的途中,耶和华想要杀摩西,原因可能是摩西没有为儿子行割礼。西坡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迅速采取行动,亲自用火石割下儿子的包皮,丢在摩西的脚前,并称摩西为“血新郎”。这一举动使耶和华放过摩西,从而挽救了摩西的生命。这一事件显示了西坡拉的勇敢和果断,她能够在危机时刻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

4. 文化与宗教的桥梁

西坡拉来自米甸,她的父亲叶忒罗是米甸的祭司。西坡拉的背景和文化背景为摩西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帮助他理解不同的宗教和文化。叶忒罗后来也对摩西的领导提供了重要的建议,帮助摩西更好地管理以色列人。西坡拉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也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促进了摩西与叶忒罗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5. 家庭的稳定力量

在摩西的生活中,西坡拉的存在为他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尽管摩西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和责任,但西坡拉和孩子们的存在让他在忙碌和压力中能够找到情感的寄托和支持。这种家庭的稳定性对于摩西的精神和情感健康至关重要。

6. 面对误解与挑战

尽管西坡拉在摩西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她也面临了一些误解和挑战。例如,摩西的姐姐米利暗和哥哥亚伦曾因西坡拉是古实人(可能指来自阿拉伯地区的人)而诋毁摩西。这表明西坡拉在摩西的家庭中也经历了文化差异和偏见的问题,但她依然坚持与摩西在一起,支持他的使命。

总结:

西坡拉在摩西的生命中不仅是一个妻子和母亲,更是一个在关键时刻能够提供支持和帮助的重要人物。她的勇敢、果断和智慧在摩西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他克服了许多困难和挑战。西坡拉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家庭和伴侣的支持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