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罗米(Salome)是“平安”的意思。
圣经出处:新约圣经《马太福音》第20章20–28节
她是西庇太的两个儿子雅各和约翰的母亲,他们一家都是跟随耶稣的人,而且雅各和约翰也是耶稣的门徒。她要为两个儿子争取高位,要求耶稣在祂得国登上宝座之时,让她两个儿子一个坐在左边,一个坐在右边。
她这样做是代表了财富的骄傲,和追求世俗的权力。耶稣责备撒罗米不当的野心,并给予纠正,要她明白惟有经过牺牲的服事才能得着那至高的主权
Spread the Gospel of Jesus Christ, share and record legendary stories from the Bible
路得(Ruth)这个名字在女孩子当中是最流行的一个,它的意思是“值得看的”或“友谊”;相关的含义是婴儿的美丽、可爱和温柔。
圣经出处:旧约圣经《路得记》
这与路得的性格相合。路得为人忠诚,在她还年轻时,丈夫便离世了,她和她的嫂子决定留在婆婆拿俄米的身边(这三个女人都是寡妇),不回娘家去。
经婆婆劝导下,路得的嫂子终于离开,只有路得坚持留下来陪伴婆婆,神也因此而赐福她。她离开自己的国家,跟随拿俄米往犹大的伯利恒去。她殷勤地在田间拾麦穗,供养婆婆。
后来遇上了敬虔又富有的波阿斯,并且嫁给了他,生了俄备得,他就是大卫王的祖先。忠诚会带来赏报——神会多方赐福的
路得的故事出自《圣经》中的《路得记》,是一个关于忠诚、爱与救赎的动人故事。故事发生在以色列的士师时代,主要围绕着摩押女子路得和她的婆婆拿俄米之间的关系。
故事的开头,拿俄米和她的丈夫因饥荒从以色列的伯利恒迁往摩押。在那里,他们的两个儿子分别娶了摩押女子,路得和俄珥巴。后来,拿俄米的丈夫和两个儿子相继去世,留下她和两个儿媳。拿俄米决定返回伯利恒,路得坚持要跟随她,尽管她的婆婆劝她留在摩押。路得说出著名的誓言:“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住在哪里,我也住在哪里;你的人民就是我的人民,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回到伯利恒后,路得为了生计开始在田间拾取麦穗。在那里,她遇到了波阿斯,波阿斯是她已故丈夫的亲属,也是一个富有的农场主。波阿斯对路得的善良和忠诚产生了好感,并给予她特别的照顾。
在拿俄米的建议下,路得向波阿斯求婚,表明自己希望成为他的妻子。波阿斯欣然接受,但由于还有一个更近的亲属有优先权,他首先去找那个亲属,说明路得的情况。最终,那个亲属选择放弃这个权利,波阿斯于是娶了路得。
路得和波阿斯的结合不仅使拿俄米得到了照顾,也为路得带来了新的生活。她们的后代中,路得成为大卫王的曾祖母,最终在耶稣的家谱中也有她的名字。
这个故事传达了许多重要的主题,包括忠诚、家庭、信仰和神的救赎。路得的坚韧和勇气使她成为了一个值得敬佩的角色,也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启示
利百加(Rebecca)的意思是“绳套”,这字应用到女性身上,则表示她身材美好、面貌秀丽、男人都会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圣经出处:旧约圣经《创世记》的24章
利百加的绳套牢牢地绑在亚伯拉罕的儿子以撒的颈项上。以撒与利百加的故事,像一首充满爱情与柔美的诗歌,自古以来就为人所传颂不已,至今依旧传为美谈。
当以撒娶了她之后,与她快快乐乐的一起生活了二十年,利百加才给他生了两个孪生儿子,取名以扫与雅各。
神给亚伯拉罕“多国之父”的应许,乃由这双孙子开始实现
以撒的父亲叫亚伯拉罕,某天,年迈的亚伯拉罕唤来他手下资历最老的仆人,让仆人去他老家为他儿子以撒物色一个妻子。考虑到婚姻是男女双方共同决定的,亚伯拉罕也没有要求仆人一定要把物色好的女子带回来,一切全凭自愿。
对于为儿子娶妻这件事,亚伯拉罕出手非常阔绰,他给了仆人十匹骆驼和各样的财物,让他带去自己的老家美索不达米亚。夜色将要降临的时候,仆人来到了拿鹤的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城镇)。
这时,仆人看见很多女子正从城中出来,准备到城外的水井打水,便心想着其中说不定就有适合做以撒妻子的人选。于是,仆人提前一步来到井边,随后开始祷告,大致内容就是,假如哪个女子愿意给他和骆驼水喝,那么这个女子就是以撒命中注定的妻子。
随后仆人看见一个长相极美的女子肩上扛着水瓶过来打水,便决定先从她开始尝试。这个女子不是别人,正是
亚伯拉罕兄弟拿鹤的孙女利百加。利百加在听到仆人向他要水喝的时候,二话不说就将装满水的瓶子递给了他,并在仆人喝完后,又跑去打水给骆驼喝。
显而易见,利百加正是仆人要为以撒寻的妻子。等骆驼全都喝完水后,仆人拿出一个金环和两个金镯交给利百加,随后向她打听她的家庭情况。利百加一五一十地告知仆人后,邀请仆人去她家里过夜。
一开始,仆人并未前去,直到利百加的哥哥拉班过来邀请,仆人这才答应了(可能是想看下利百加家人的态度)。仆人来到利百加家中后,向利百加的家人说明了自己的身份以及他的来意,利百加的哥哥拉班和父亲彼土利听完后,觉得这是天赐良缘,于是答应将利百加嫁给以撒。
仆人见利百加的家人答应的这么爽快,于是拿出带来的金器、银器,和衣服送给利百加做聘礼,而其他宝物则送给利百加的家人。本来呢,利百加的家人是想让利百加在家里再住个一段时间,但仆人认为,既然是天赐良缘,那就不要耽误时间了(仆人想尽快完成亚伯拉罕交代的任务)。
在征得利百加本人的同意后,仆人便带着利百加和利百加的乳母及侍女往回走(仆人在利百加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晨出发)。当天傍晚,仆人等人碰见了刚从庇耳拉海莱回来的以撒。
以撒从仆人的口中得知事情的原委后,便领着利百加来到了他母亲撒拉的帐棚(为了方便搬家,亚伯拉罕他们一家是各自住在帐篷里的,而此时的撒拉已经去世,这里应该指的是撒拉生前住的帐棚),和她完成了婚礼仪式。
喇合(Rahab)的含意是“宽敞”。
圣经出处:旧约圣经《约书亚记》的2章及6章17节
她是耶利哥城的一个妓女。在以色列人攻取耶利哥时,约书亚所派遣的两个探子躲藏在她的屋子里,她没有把他们检举出来,反而敬畏他们的神,救了他们二人的性命,她无惧国人知情后对她加诸杀害。
她的勇敢使她的名字留在耶稣家谱里,又为希伯来书(第十一章)作者列为的信心伟人之一。
不要放弃生命中的每一个处境——神会救你
圣经中的妓女喇合:信心的典范
约书亚继承摩西的地位,准备延续摩西的道路,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境内。
首先拦阻以色列人的,是耶利哥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约书亚于是派了两个探子潜入耶利哥城,对耶利哥城进行一番侦查,不料,耶利哥城的王也知道了城内混进了以色列人的奸细,于是,命人全城搜捕以色列人。
这两个以色列探子误打误撞,闯进了妓女喇合的家里。
妓女喇合知道,以色列人是蒙神祝福的人,因此,耶利哥城的命运,已经注定了,于是,妓女喇合对以色列探子表示:自己愿意搭救他们,掩护他们,但是,妓女喇合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等到以色列人将来攻入耶利哥城,不能伤害她和她的家人。
以色列人答应了妓女喇合的请求,因此,妓女喇合冒着被耶利哥王杀害的危险,掩护并搭救了这两个以色列探子。
后来,以色列人进入耶利哥城,也遵守了承诺,善待了妓女喇合的一家
拉结(Rachel)是雅各的爱妻,名字的意思是“母羊”,是钟爱的昵称。
圣经出处:旧约圣经《创世记》第29–30章+35章16–20节
拉结天生丽质,雅各对她一见倾心,认定她是心目中的妻子。为了她而服事她父亲七年,怎料他为岳父所骗,在结婚的那一夜,新娘子竟是拉结的姐姐利亚。但雅各情愿为拉结再服事岳父七年。他们成婚后,拉结不能生育,而抑郁寡欢。
后来拉结终于诞下约瑟和便雅悯两个儿子,可惜当她生便雅悯的时候,因难产而死。
雅各把她葬在伯利恒的路旁,并在她的墓前立了一座碑纪念她。在以后的年代中,拉结的坟墓成了出名的地理标志
以撒与利百加结为夫妻后,在上帝的应许下,生下两子:以扫和雅各,雅各因得到了长子的名分和夺取了属于以扫的祝福,以扫十分嫉恨雅各,要杀死雅各,雅各听从母亲利百加的话,离开家乡远赴舅舅拉班家寄居。
雅各带着随从历经数十天长途跋涉,来到哈兰城的郊外,与郊外的当地人搭讪问安后,遇见一容貌秀美的年轻女子,那女子对他说:“您好,我叫拉结,从小在这里长大和生活,看你们远道而来,需要我帮助你们吗?”雅各说:“感谢上帝,感谢你!我是来舅舅拉班家寄居。”拉结说:“拉班是我的父亲,咱们是一家人,十分欢迎你!我先回家跟父亲说一下!”拉结回到家中向拉班说明情况后,拉班接待了雅各。
雅各爱上了拉结,想娶她为妻,找到拉班表达了想法:为了娶拉结为妻,甘心为拉班服侍七年。拉班同意了雅各的想法,留雅各在他家居住。七年后,拉班为雅各设摆婚宴,宴请了当地许多百姓。当天晚上,雅各因高兴喝得大醉,回到家中与新婚妻子同房后睡着了。次日早上,他醒来后发现身边的女子不是拉结是她的姐姐利亚,于是找到拉班理论,拉班说:“我们家族的规矩是姐姐先出嫁,然后轮到妹妹,你在等待七日,七日后拉结就成为你妻子!”七日后,拉结与雅各结为夫妻,雅各感恩拉班,又为拉班服侍了七年。
拉结跟随雅各安心地过日子,但一直没有为雅各生儿育女。拉结嫉妒利亚为丈夫生儿育女,想得到丈夫更多的爱,于是把自己的使女辟拉献给丈夫作妾,帮助丈夫生下两子:但和拿弗他利。上帝帮助拉结,应许她和雅各生儿育女,拉结为雅各生下一子,取名:约瑟(他成为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最有成就的人物,曾任埃及宰相)。
拉结跟随雅各在哈兰生活了20年后,他们带着家眷离开哈兰回到迦南。雅各带着拉结和家眷与兄弟以扫和好后来到伯特利,为上帝筑坛献祭。他们离开伯特利后,在返回伯利恒途中,拉结临产生下一子,取名:便雅悯,不久,拉结离世。雅各十分哀伤,很感恩和怀恋爱妻拉结生前的陪伴和为他生儿育女,把她厚葬在伯利恒
百基拉(Priscilla)的意思是“老旧、老式的简朴”。
圣经出处:新约圣经《罗马书》第16章3–4节
圣经出处:新约圣经《使徒行传》第18章2–3、18、26节
圣经出处:新约圣经《哥林多前书》第16章19节
圣经出处:新约圣经《提摩太后书》第4章19节
百基拉的丈夫是亚居拉,二人非常恩爱。她是丈夫工作上(织帐棚)的好帮手,在圣经真理上也一起追求,在教会中又同心劳苦与服事。后来他们成为保罗传道事工上的好同工、生活工作上的好伙伴,更是他的好朋友,给予他照顾和关怀,保罗对他们有高度的推崇
亚居拉是犹太人,生于黑海边的本都省,后来移民到罗马。主后52年有犹太人制造事端,逼迫基督徒邻居,而当时革老丢不查明原因,便命令驱逐犹太人离开罗马。于是亚居拉便和妻子百基拉从罗马移居哥林多城。
一.夫妇同心同工
圣经每次记载他们两人的名字都是连在一起的,他俩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在一起的,他们夫妇一同以制造帐棚(帐幕)为生。原来在新约时代,每个犹太男孩从小就须学习一技之长,以便长大后可以谋生。而帐棚是当时犹太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亚居拉的父母就决定让儿子学这门谋生的技能。帐棚是用山羊毛编织的,做一个帐棚需要极大的技巧和时间;但夫妇同心同工,妻子百基拉不单不嫌弃丈夫的工作粗重和辛苦,毫无怨言,反倒默默工作及支持到底。
二.用爱心款待使徒
随后神安排他们于哥林多城相遇保罗,并与保罗相见如故(徒一八:3)。又因保罗与他们夫妇是同业,于是保罗留下来和他们同住同工。相信他们当时已信基督,又或曾听闻基督的事迹,因当时未信基督的犹太人仍然一路抗拒保罗,但他们却一见如故(徒一八:6),他们心中必定渴慕真道,并希望保罗留下教导他们基督的道理。所以每逢安息日,夫妻如常跟保罗到会堂去与当地的犹太人及希腊人讲论基督。(徒一八:1)保罗在哥林多留了一年半,他们夫妇在这期间尽得保罗的教导。
三.乐于事奉主动分享
后来夫妇跟随保罗旅行布道,乘船赴叙利亚,随后又到以弗所,最后他们夫妇留在以弗所而保罗继续往该撒利亚。(徒一八:24-26)他们在以弗所,遇到犹太人亚波罗,是有学问,能讲解圣经,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施洗,于是二人接待亚波罗,主动将从保罗身上所学的真道更详细讲解给亚波罗。他们将所领受到的真道毫无保留的与人分享,使亚波罗日后成为神重用的仆人,名字在哥林多前书中与保罗相提并论。
四.开放家庭让人聚会
保罗在第三次旅行布道时,曾回到以弗所并在那约停留了三年时间,保罗写了第一封信给哥林多教会,在最后的问安?他写道:“亚西亚的众教会问你们安。亚居拉和百基拉,并在他们家?的教会,因主多多的问你们安。”(林前一六:19)从经文可看出他们夫妇愿意开放家庭,使之成为教会聚会的地方,造就信徒。
五.为真道不顾个人安危
后来革老丢死了,情势变得没有先前那么危险,并且罗马需要福音,夫妇二人又回到罗马重建家园。保罗在第三次旅行布道期间,从希腊写信到罗马,并在信中问候他们,说:“他们在基督耶稣?与我们同工,也为我的命,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不但我感谢他们,就是外邦的众教会,也感谢他们。”(罗一六:3-5)
六.互相尊重,妻子谦和
《圣经》中有六处经文提及亚居拉和百基拉俩夫妇,而其中四次出自保罗的问安中,都先以妻子百基拉的名字排在丈夫亚居拉之前(一般都是丈夫名字排在前的)。其中可能是妻子比丈夫更有恩赐,在教会中常常扮演比丈夫更特出和重要的角色,故于保罗的问安中,反常地以妻子百基拉的名字先排。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夫妻的感情,反而他们互相尊重,不分高低彼此,各按其恩赐事奉神。
七.有美好见证,令人难忘
最后保罗知道自己距被处死为时不远,但仍切切思念他这对好友,保罗在写最后的一卷书信给提摩太时,仍不忘问候他这对夫妇好友(提后四:19)。当时距离保罗第一次在哥林多认识他们夫妇时已相隔有十六年。可见亚居拉和百基拉的工作及见证在保罗心中留下一个历久不能磨灭的印象。
非比(Phoebe)这名字有如月亮般皎洁的意思。
圣经出处:新约圣经《罗马书》第16章1–2节
她是个虔诚的基督徒,由于忠心地服事教会,而成为教会的女执事。她很爱护教会的弟兄姊妹,常常仁慈地对待他们和帮助他们,深得人们的尊重,保罗也大大的赞扬她
一、教会女执事非比
《罗马书》是使徒保罗写给罗马教会的一封书信。在信件结尾处,保罗提笔向那些住在罗马的信徒真诚问候,并向他们举荐了坚革哩教会的女执事非比(罗16:1-2),因为保罗决定委托这位姊妹把此书信带到罗马教会。
坚革哩,是哥林多城东面的一个重要港口,离城约10公里。这里每天船只往来出入,交易频繁,人员复杂。因为是港口,所以当地也就充斥着各类海事迷信活动,人们主要供奉海神波塞顿。
非比是坚革哩教会的女执事,也是新约圣经中唯一提到的女执事。对执事,尤其是女执事的资格,圣经中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必须端庄,不一口两舌,不好喝酒,不贪不义之财;要存清洁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奥秘。这等人也要先受试验,若没有可责之处,然后叫他们做执事。女执事也是如此:“必须端庄,不说谗言,有节制,凡事忠心。执事只要作一个妇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儿女和自己的家。因为善作执事的,自己就得到美好的地步,并且在基督耶稣里的真道上大有胆量。”(提前3:11-13)作为教会中的一位姊妹,非比能在坚革哩这样一个人员复杂,偶像林立,充满挑战的不利环境中坚定信仰,持守真道,在教内外有好名声,被教会信众推选为执事实在是难能可贵,值得敬佩!
不仅如此,保罗在写完《罗马书》后,更是选定非比作为信使,派她去完成把此重要信件送达罗马的艰巨任务。要知道,在当时交通极为不便的前提下,一位姊妹要从坚革哩跑到罗马,这一路的遥远艰辛,以及所要付出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然而伟大的使徒保罗对非比完全信任,信任她有克服路途艰辛的勇气,信任她有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敢,信任她有让委托人信赖的底气,信任她一定会出色地完成好此次重大任务,让保罗的信件安全无误地到达罗马信徒的手中。
我们说非比是幸运的,她能在教会众多肢体中被保罗赏识和举荐。但仔细想想,这又何尝不是因女执事非比在平时的生活中活出了品行端正、办事忠心、待人真诚等属灵美德所致呢?
二、素来帮助人的非比
保罗在向罗马教会举荐非比时说道:“我对你们举荐我们的姐妹非比……因她素来帮助许多人,也帮助了我。”(罗16:1-2)在这里,“帮助”也解释为“服侍”。我们偶尔帮助、服侍身边有需要的人一次、两次并不难,难就难在“素来”两个字。而非比却能够把帮助他人,服侍他人培养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习惯,让爱在生活中流动起来。
圣经指出:“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箴3:27)相信女执事非比姊妹一定是位热心、友善、有爱心、善于观察的姊妹。当她发现身边有人落在孤独中,就给予陪伴;有人跌入试探中,就给予提醒;有人处在忧伤中,就给予安慰;有人陷入困难中,就给予帮扶。非比的手是一双给人温暖、信心、盼望和力量的手,她身边无数人因她受益,因着她的帮助而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勇气。
主耶稣在《马太福音》25:31-46讲过一个“绵羊与山羊的比喻”,藉此提醒当时的人们,“这些事(助人之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行这样事的人必得主的纪念和奖赏。或许,我们会觉得自己目前还没有能力去帮助身边人,我们总期待自己再强大一点,经济再富裕一些时才是服侍他人的好时光。然而《赞美诗(新编)》366首“光照小地方歌”中就唱道:“不要等到能做大事,才来发大光,不要等到光能照远方,眼前便有许多责任,你能尽力量,光照你所在小地方……”
芬妮·克罗斯比是位美国盲眼女诗人。在她出生后不久,因庸医的一次医疗事故而导致她的眼睛基本失去了视觉。芬妮身材矮小,只有1.45米,体重不到45公斤。但就是这样一位姊妹,她一生却创作了超过8000多首圣诗,带领了100多万人在她的诗歌中遇见耶稣。曾经有一位朋友用非常惋惜的语气对芬妮·克罗斯比说:“芬妮姊妹,好可惜啊,神给了你那么多的恩赐,却让你失明。”芬妮听后,委婉地回答这位朋友说:“你知道吗?要是我没有失明,我会被世上其他事物吸引,就不可能专心地写出上千首的圣诗,让世界各地的人传唱,歌颂我的救主。”这位盲眼女诗人虽然眼不能见,身材瘦弱,但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有缺陷而自暴自弃,乃是依然运用上帝赐给她在音乐方面的恩赐服侍各个时代有需要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与世隔绝地生活。当我们享受了天父的爱与他人的关心时,更当尽其所能地去伸手帮扶周围人,好让这个世界多一份温暖,多一些欢笑,也使自己能够成为身边人生命的祝福!
三、为主发光的非比
“非比”,她名字的希腊文意思是“闪闪发光的”、“美丽的光辉”或“明亮”的意思,这原是以弗所人所崇拜的偶像亚底米女神的另一名字。可能非比的父母原本是个异教徒,所以为他们的女儿起了这个名字。但自从非比归信了耶稣后,她人如其名,只为独一救主发光,成为了耶稣基督荣耀的见证。
为主发光,是主耶稣对我们的教导。在著名的“登山宝训”中,主耶稣清楚地说道:“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4-16)
基督徒在世,固然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但为主发光应当是我们的本分和职责。约帕女徒多加为主发光,她“广行善事,多施周济”,深受众人爱戴(徒9:36-42);塞浦路斯的巴拿巴为主发光,他为人谦卑,乐于奉献,甘愿成全他人(徒4:36-37,11:24-26),被巴克莱教授称之为“教会中心灵最宽广的人”;保罗和西拉为主发光,虽为福音的缘故被囚狱中,但他们的脸上始终没有愁容,反能在狱中放声唱诗赞美神,使得丧气之地的监狱立时成为神带下祝福的所在(徒16:25-34);非比同样为主发光,在环境复杂、道德低下的坚革哩,她却活出了基督荣美的生命,在当地受人尊敬信赖。
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特蕾莎修女,一生奉献自己服务于贫穷患病的人,成为了“穷苦人的朋友”。一次她在照顾一个全身散发出恶臭味的麻风病人时,正好被一位美国记者看到。随后,这位记者不屑地说道:“给我一百万,我也不干这事。”特蕾莎修女听见后,立刻回答这位记者说:“先生,即使给我一百万,我也不做这事。但为了基督的缘故,我乐意!”特蕾莎修女为主发光,让众人在她身上看到了耶稣的形象,且感受到了基督的大爱。
在这次全国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无锡市基督教两会在第一时间就倡导全市基督徒们一同起来,加入抗疫支援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堂点共为疫情重灾区湖北武汉、黄石等地捐款190万余元;为当地社区、街道、村委会等部门送去防疫物资及慰问品;开展与重点医院的为医务人员的“投食”活动;还有信徒主动报名帮助社区做好外来人口摸排、小区入口执勤、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等工作,大家一起踊跃分担政府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维护当地的安全稳定。疫情期间,锡城基督徒们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使命,奉献爱心,活出信仰,为主发光。
主耶稣在被钉十字架前,曾经祷告天父说:“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约17:4)诚然每一个生命活着,都有自己今生当负的使命,当尽的责任,基督徒更是如此。今天,虽然你我都是极其渺小而又普通的小人物,但只要我们愿意,我们这些小人物一样可以产生大影响,成就大作为!唯愿我们可以一同起来,成为这个时代的非比,在不利的环境中活出属灵的美德,养成“素来”伸手帮扶他人的习惯,一生的言行只为高举基督,荣耀主名,光照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