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徒行传》中,司提反被法利赛人逼迫时的演讲逻辑清晰、结构严谨,他通过历史回顾、指控和启示三个部分,逐步引导听众认识到基督耶稣的身份和使命。以下是他演讲的主要逻辑和引入基督的方式:
1. 历史回顾:上帝与以色列人的关系
司提反首先回顾了以色列人的历史,强调上帝对以色列民族的恩典和引导:
- 亚伯拉罕的呼召:上帝呼召亚伯拉罕离开本地,前往应许之地(徒7:2-4)。
- 约瑟的故事:约瑟被兄弟出卖,但上帝通过他在埃及拯救了以色列人(徒7:9-16)。
- 摩西的带领: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但以色列人多次悖逆(徒7:17-43)。
- 大卫和所罗门:大卫和所罗门建造圣殿,但上帝并不局限于人手所造的殿(徒7:44-50)。
目的:通过历史回顾,司提反强调上帝一直在引导以色列人,但他们却多次拒绝上帝的使者,包括摩西和先知。
2. 指控:以色列人的悖逆与拒绝
司提反指出以色列人历史上的悖逆行为,并将听众(法利赛人)与他们的祖先联系起来:
- 拒绝摩西:以色列人拒绝摩西,甚至在他上山领受律法时拜偶像(徒7:39-43)。
- 拒绝先知:以色列人迫害并杀害先知,因为他们预言了义者的到来(徒7:52)。
- 拒绝基督:司提反直接指控听众延续了祖先的悖逆,拒绝并杀害了“义者”耶稣(徒7:52)。
关键句:
“你们这硬着颈项、心与耳未受割礼的人,常时抗拒圣灵!你们的祖宗怎样,你们也怎样。哪一个先知不是你们祖宗逼迫呢?他们也把预先传说那义者要来的人杀了;如今你们又把那义者卖了,杀了。”(徒7:51-52)
3. 引入基督耶稣:天开了,人子站在上帝右边
在演讲的高潮,司提反直接揭示基督耶稣的身份,并宣告祂的荣耀:
- 异象的启示:司提反被圣灵充满,看见天开了,耶稣站在上帝的右边(徒7:55-56)。
- 基督的超越性:他宣告耶稣是“人子”,这是《但以理书》中弥赛亚的称号(但7:13),表明耶稣是上帝所差来的救赎主。
- 对听众的挑战:司提反的异象直接挑战了法利赛人对耶稣的拒绝,证明耶稣已被上帝高举,坐在荣耀的宝座上。
关键句:
“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边。”(徒7:56)
4. 逻辑总结:从历史到基督的递进
司提反的演讲逻辑可以概括为:
- 上帝的信实:通过历史证明上帝始终眷顾以色列人。
- 以色列人的悖逆:指出他们一贯拒绝上帝的使者。
- 基督的成全:宣告耶稣是上帝最终的使者,却被他们拒绝。
- 审判的警告:暗示听众若继续拒绝基督,将面临上帝的审判。
5. 听众的反应与司提反的殉道
司提反的逻辑和宣告激怒了法利赛人,因为他们明白他已将耶稣等同于上帝,并指控他们犯了弑神的罪。最终,他们用石头打死了司提反,而他临终的祷告(“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也反映了基督的样式(路23:34)。
总结:司提反如何引入基督耶稣
司提反通过历史回顾建立上帝的信实,指控以色列人的悖逆,最终以异象揭示基督的荣耀,将耶稣呈现为上帝所高举的弥赛亚。他的演讲不仅是对法利赛人的控诉,也是对基督福音的宣告——耶稣是上帝最终的启示,拒绝祂就是拒绝上帝自己。